国产麻豆va在线观看,91嫩草亚洲精品,国产成人亚洲综合色就色,亚洲欧洲国产另类春色99,国产欧美日韩综合第一区第二区,av大全专区在线观看

語言選擇:中文 | EN
您好,歡迎來到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官方網站!

把握專題課教學的方法要領

  新修訂的《干部教育培訓工作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第二十七條規定:“干部教育培訓應當根據內容要求和干部特點,綜合運用講授式、研討式、案例式、模擬式、體驗式、訪談式、行動學習等方法,實現教學相長、學學相長。”《全國干部教育培訓規劃(2023—2027年)》(以下簡稱《規劃》)指出:“各級黨校(行政學院)、干部學院舉辦的黨性教育培訓班次中,課堂教學的比重不低于總課時的50%。”專題課屬于講授式教學,是一種傳統的教學方法,又被稱為課堂教學,是教師針對某個理論或實踐問題,在特定時間內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向參訓學員闡釋觀點或解析問題的教學活動,是干部教育培訓的重要形式。
  專題課這一教學形式具有較強的系統性、全面性和準確性,能夠較好地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然而,不同教員講授專題課的效果大相徑庭,有的讓學員聽得聚精會神,感覺“解渴”;有的卻令人昏昏欲睡,感覺“乏味”。講好專題課,是每一位干部教育培訓機構專職教員必須練好的基本功。本文談談提高專題課教學質量與效果的心得與體會。
  一、內容要“精準切題”,不要“貪大求全”
  講好專題課,最重要的是要有強烈的問題意識。問題意識是指人們在認識活動中,經常意識到一些難以解決的、疑惑的實際問題或理論問題,并產生一種懷疑、困惑、焦慮、探究的心理狀態。專題課的“題”,既可能是理論命題,也可能是現實問題,抑或兼而有之。專題課講授內容必須直奔主題、圍繞主題、切中主題。而切題的關鍵是緊扣中央精神,緊隨理論熱點,緊跟社會焦點,緊抓現實難點,緊盯學員疑點。專題課不是“一門課”,而是“一堂課”,在限定時間內不可能講清太多內容,更無法解決很多問題。專題課標題不宜采用“概論”之類大而化之的表述,不要貪圖知識體系的完整周全,不要謀求面面俱到,應以點帶面、點面結合,以小見大,講到點上。
  專題課的“專”,首先要求“專注”,集中解析所涉問題,要努力將其理論淵源、現實影響和破解之策講深講透。其次是“專業”,任何問題都涉及相應的學科知識,甚至是跨學科領域。教員選題時,要注意充分權衡自己是否具有相應的專業特長,是否能夠駕馭相應的知識要點,是否能夠把問題解析得既專業又規范。最后是“專門”,弄清“給誰講”,強調的是針對性。授課前,要對學員構成進行分析,把握其年齡、學歷、職業、層級等信息,揣摩其對所涉及問題的知悉范圍和深淺程度,研判其興趣點和期望值,力求準確把握講授的難易尺度和詳略程度,不能毫無針對性地照本宣科,盡可能把干部教育培訓的共性要求和學員的個性需求結合起來。
  二、選材要“與時俱進”,不要“翻炒現飯”
  圍繞中心、緊貼時代脈搏,是干部教育培訓的生命所在。《條例》明確要求:“干部教育培訓機構應當以教學為中心,深化教學改革,優化學科結構,完善培訓內容,科學設置培訓班次和學制,改進課程設計,創新教學方法,規范現場教學點管理,提高教學水平”“應當完善課程開發和更新機制,構建富有時代特征和實踐特色、務實管用的課程體系”。
  學歷教育的基礎課,既有固定的教材,又有統一的教學大綱,教學內容與要求一般來說具有相對的穩定性。而干部教育的專題課,具有更多的自主性和靈活性,需要與時俱進不斷更新與調整,及時把黨的創新理論成果、中央大政方針以及社會熱點、難點問題等內容吸納進去。正如《條例》第十七條所強調的:“干部教育培訓以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主題主線,以黨的理論教育、黨性教育和履職能力培訓為重點,注重知識培訓,全面提高干部素質和能力。”這對教員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如同命題作文,同樣的題目,會有不同的寫法,而關鍵是如何使課堂講授言之有理、言之有據,使人聽了耳目一新。
  教學內容要與時俱進,具體來說就是要做到“五新”,即概念新、觀念新、視角新、材料新、事例新。一是必須吃透中央精神的新提法新要求,及時應用理論界的新成果新結論。干部教育培訓是黨的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服從和服務于黨的中心工作,必須站在黨和人民的立場上,自覺宣傳、貫徹、踐行黨的理論和政策,必須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學員。二是及時掌握國際國內的新形勢新趨勢,跟蹤研究改革發展中的新情況新問題,不斷更新案例材料或統計數據。三是不斷養成探索、觀察、分析和思考問題的習慣。隨著現代傳媒技術的發展,學員獲取信息渠道越來越多,這就要求干部教育培訓機構的老師要善于把理論和政策語言內化為自己的思想,而不是簡單機械地做一個“傳聲筒”,不斷提升內容的時代感,做到“常悟常新”“常講常新”。四是要及時更新教學內容,對一些陳舊、不合時宜的教學內容及時刪減,著力彰顯教學內容的時代性、新穎性、開放性。切忌“兩耳不聞窗外事”,不求新不求變,更不能固步自封,一份講稿講到底,反復使用沒有新意的論點或不合時宜的例證。這種專題課講起來無味,聽起來乏味。
  三、觀點要“旗幟鮮明”,不要“信口開河”
  政治統領是干部教育必須堅持的根本原則。不管專題課的主題如何變化,都要始終具有鮮明的政治性和嚴肅性,旗幟鮮明講政治。早在1943年8月8日,毛澤東在中央黨校第二部開學典禮上的講話中就曾指出:“我們辦黨校,就是要使我們同志的政治水平和理論水平提高一步,使我們黨更加統一。”習近平總書記在2015年全國黨校工作會議上明確要求:“堅持一切教學活動、一切科研活動、一切辦學活動都堅持黨性原則、遵循黨的政治路線,堅持以黨的旗幟為旗幟、以黨的意志為意志、以黨的使命為使命,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堅持在黨愛黨、在黨言黨、在黨憂黨、在黨為黨,歸根到底一句話,就是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自覺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黨校建校90周年慶祝大會暨2023年春季學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中指出:“必須堅持正確辦學方向,始終堅持黨校姓黨,堅持黨性原則,自覺服從服務于黨的政治路線,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堅持在黨愛黨、在黨言黨、在黨憂黨、在黨為黨”。
  《條例》把“政治統領,服務大局”作為干部教育培訓工作必須遵循的首要原則,把“政治過硬”作為干部教育培訓機構師資隊伍建設的首要標準。干部教育培訓機構所有教員必須從嚴要求自己,將“旗幟鮮明講政治”貫穿于教學工作所有環節,做一名講政治的教師。專題課教員要堅決維護黨的威信和黨中央權威,始終堅持“為黨說話、說黨的話”,在贊成什么反對什么、提倡什么禁止什么、肯定什么否定什么上表明立場態度。干部教育培訓的課堂是黨的理論陣地,教員必須堅持政治立場與學術標準相統一,增強用學術講政治的能力。專題課講授不能變成任性隨意的“脫口秀”,絕不允許為了賺取眼球而標新立異,更不允許為了迎合少數人而信口開河。
  四、結構要“引人入勝”,不要“平鋪直敘”
  文論家常用“鳳頭、豬肚、豹尾”這“六字法”來要求文章寫作。即,起頭要如同鳳頭一樣俊美精彩,主體要如同豬肚一樣充實豐滿,結尾要如同豹尾一樣雄勁瀟灑。專題課同樣如此。好的專題課必定是一個“引人入勝”的過程。“引”字突出了教員的主導作用,不是單純地注入或灌輸,而是巧妙地、循循善誘地引導。“人”字確立了參訓學員的主體地位,他們不是一般意義上如同一張“白紙”的學生,而是具備一定理論素養和實踐經驗的成年人或領導干部。只有因人而異,才能恰到好處。“入”是教與學相互貫通的過程,這種“入”是循序漸進的,可以曲徑通幽,但不可以引入歧途。“勝”是指教學效果漸入佳境,如同一道亮麗的風景,把學員的注意力牢牢吸引住。
  專題課引人入勝,是一個過程,更是一種境界。好的專題課善于展現“鳳頭”魅力,開門見山,直奔主題,三言兩語便把學員的注意力吸引到問題的背景和癥結上來。而專題課的主體部分則要抽絲剝繭、條分縷析、層層遞進,既有理論闡釋,又有事例佐證;既有過程梳理,又有結果解析;既有縱向追溯,又有橫向比較,讓人感覺內容豐滿,“有貨”“有料”。而結語部分要干脆利落,猶如“豹尾”蒼勁有力,要么激勵學員根據聽課所得攻堅克難、擔當作為;要么啟迪學員按照聽課所學不斷思考、深入研究。“文似看山不喜平”,評估欠佳的專題課,開場白平淡無奇、啰里啰嗦、繞來繞去、使人不知頭緒;主體部分又是理論成套、現象成堆、事例成群,形式上一二三四、甲乙丙丁,實則脈絡不清,邏輯不明,使人陷入云里霧里;結語部分又做不到高度凝練、點到為止,要么是平平淡淡的總結評語,要么是高高在上的空洞口號。整個課程缺乏懸念,缺乏層次,缺乏高潮,沒有引發思考。
  五、表述要“科學精準”,不要“模棱兩可”
  專題課的目的在于確立或強化某種觀念,澄清或消除某種疑惑,分析或解決某個問題,不僅要符合政治要求,確保觀點正確,而且要符合學術規范,確保判斷科學。教員對于所講授的專題,首先要成為一個“明白人”,弄清楚專題所涉及的事理與學理,然后再考慮如何使學員也成為真正的“明白人”,這樣才能體現出教員的教學能力和功力。
  在備課過程中,要對主題所涉及的理論觀點和現實問題進行認真思考,弄懂弄通基本原理和邏輯關系,做到了然于胸,并且能舉一反三,這樣講課時才能有底氣,否則只能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講授時使用的所有素材,不論是引用史實、引證論點,還是列舉事例、展示圖表,盡量使用有準確出處或經自己整理的第一手材料。對于第二手材料,不能簡單地奉行“拿來主義”,一定要辨明真偽,追根溯源,判斷其是否準確、是否權威。有些人熱衷于通過網絡搜集資料,殊不知網絡信息魚龍混雜、真真假假、良莠不齊,其可靠性、準確性和權威性都值得懷疑,難免使專題課教學的嚴謹性和科學性大打折扣。在講授過程中,凡屬概念、定義、判斷、史實、結論等內容,用詞都要規范準確、簡潔明了、樸實無華,不要添加過多的修飾。語速要適當放緩,注意使用肯定性的陳述語氣,語調則采用前高后低,語勢漸降的降調。要摒棄使用模棱兩可、晦澀難懂的措辭,避免采用過于冗長、邏輯混亂的語句,這樣才能使學員聽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六、教態要“端莊得體”,不要“懶散隨意”
  干部教育培訓機構是鑄魂育人、塑形賦能的地方。《規劃》強調,要加強培訓機構管理;弘揚學習之風、樸素之風、清朗之風。教態是教風的反映,是教員在學員心目中的整體形象,包括儀容、表情、姿勢、手勢等。良好的教態,能體現教員的人格修養、氣質風度、素質水平,能引起學員積極愉悅的學習體驗,是專題課教學評估的重要指標。教員的著裝應該整潔大方、樸素端莊,切忌過于休閑隨意。面部表情既要自然得體,也要和藹和善,喜怒哀樂不宜表露太過,切忌神態僵硬或盛氣凌人。眼神是內心情感最真實的流露,注意與全體學員視線交流,不能只盯著前排幾個學員。要多用親切、平等、信任的目光,善于用不同的眼神表情達意。不少教員習慣于坐著講課,而從實際效果看,坐著不如站著,如果教室不是階梯型的,差別尤為明顯。站立要有穩定感和力度感,腰部挺直,腿不抖動,頭部平正,落落大方,精神飽滿。隨著教學內容的變化,教員要變化站姿,適當地走到學員中間,位移速度不徐不疾,不要總站在一個位置紋絲不動。手勢是強化語言效果的重要媒介,手勢要靠小臂和手的動作來完成。恰如其分的手勢能夠吸引學員的注意力,同時加深印象。教員的基本手勢通常包括垂放、背手、持物、鼓掌、夸獎等,但手勢要自然舒展。手勢動作不宜幅度太大,不能過碎過多,不能故作姿態、過于夸張。
  七、方法要“靈活多樣”,不要“簡單劃一”
  兵無常勢,水無常形,教無定法。專題課以講授為主,但絕不意味著它只是教員的“獨角戲”,只能“滿堂灌”,只能“我講你聽”“我講你記”。這是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以課堂教學為中心的傳統教育模式。《條例》明確提出干部教育培訓應當綜合運用的多種教學方法,《規劃》也有類似的強調:“綜合運用研討式、案例式、模擬式、體驗式、訪談式等方法,推行結構化研討、行動學習等研究式學習,探索翻轉課堂等方法。”這兩個干部教育培訓的綱領性文件所提到的教學方法,相互之間并不排斥,沒有哪一種方式具有絕對優勢、是“萬能”的教學形式,而是各有側重、各有特點、各有所長,也各有自身的適用范圍。多種教學方式方法相互滲透、相互交融、取長補短是干部教育培訓的一種發展趨勢。
  在專題課教學過程中,教師固然不能嘩眾取寵、追求表面的新穎,但也不能固步自封、刻板單一,而要充分把握干部學習的特點和規律,弄清楚學員應該知道什么、已經知道什么、還不知道什么、還想知道什么等需求信息。力求以學員為中心,以問題為導向,以解決問題為目的,綜合地靈活運用各種方式方法。可以不時設問,引導學員積極思考,產生研討式教學的效果;可用案例分析,加深學員對論點的理解,達到案例式教學的效果;可用圖片視頻輔助,營造特定氛圍,把學員帶入某種情境,達到模擬式或體驗式教學的效果。現代培訓強調互動,但很多人把專題課最后的提問環節視為互動,這在某種程度上只能說是“答疑”。真正意義上的互動,是講授內容能夠引起共鳴,講授方法能夠激發學習熱情,講授過程能夠實現教學相長。
  八、語言要“生動活潑”,不要“晦澀枯燥”
  專題課是講授式教學,教員的語言是否準確、生動,是否具有號召力、感染力、震撼力,與教學效果休戚相關。對于一堂好課來說,教師語言的技巧、溫情、智慧、魅力等,起著重要的甚至是決定性的作用。一位良師,只有當語言如汩汩清泉滋潤著學員的心田,如清晨的陽光給學員的心靈灑下光明的時候,才能緊緊地吸引學員的注意力,使學員精神愉悅地聆聽專題講授。
  教員語言表達能力的高低會直接影響專題課的課堂秩序和教學效果。同樣的內容,不同教員講授會有不同效果。語言表達能力強的教員講課,會像磁鐵一樣具有吸引力,讓人聽得津津有味;而表達能力欠佳的教員講課,學員心神不寧,如坐針氈。1942年2月8日,毛澤東在延安干部會上的講演《反對黨八股》中列舉了黨八股的“八大罪狀”,其中包括“空話連篇,言之無物”“裝腔作勢,借以嚇人”“無的放矢,不看對象”“語言無味,像個癟三”“甲乙丙丁,開中藥鋪”。用其來衡量某些專題課的講授,似乎也有幾分相像。有些教員從頭到尾低著頭,只顧自己念稿子;或者故作高深莫測,專業術語連篇;或者一味煽情,華而不實;或者東拉西扯,雜亂無章。而好的教員語言精練、準確、簡明、順暢、活潑,善于用自然流暢的敘述演繹專題的內容,善于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闡釋理論觀點,善于用惟妙惟肖的比喻解釋抽象概念,善于用妙趣橫生的幽默與詼諧,善于用旁征博引的典故彰顯文化底蘊,善于用亦問亦答的方式引導學員的思路。總之,專題課講授要正確處理轉換政治性語言、學術性語言、教學語言三者之間的關系,根據學員對象進行話語轉換,盡量做到語言干練、詞準意切、順口悅耳,“豐而不余一言,約而不失一詞”, 既有教學語言的嚴密精確,又有口頭交流的通俗易懂,使學員在輕松愉悅中達到“親其師而信其道”的培訓目的。
  九、課件要“提綱挈領”,不要“和盤托出”
  《條例》第二十七條指出:“干部教育培訓主管部門應當引導和支持干部教育培訓機構積極開展方式方法創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隨著現代科技的不斷發展,課堂教學的手段也在不斷更新,多媒體手段在干部教育培訓中的應用日漸普遍,取代了“黑板加粉筆”的傳統模式,越來越多的教員開始用電腦備課、用課件講課。多媒體課件是把教學內容通過計算機多媒體(視頻、音頻、動畫)、圖片、文字來表述并構成的課堂要件。運用課件教學,只是手段的更新,內在的要求并沒有變化。結構合理、層次清晰、內容豐富、時效性強的教學課件,不但有助于學員對授課內容的理解和掌握,而且還有助于學員課后進一步深化學習。
  好的課件提綱挈領、內容簡潔、圖文并茂、繪聲繪色,把講義大綱和關鍵內容形象直觀地呈現出來,便于學員邊聽邊看、邊聽邊記。但需要提醒的是,課件只是專題講授的輔助手段,類似于黑板板書,講到哪里就呈現到哪里,起到提示和畫龍點睛的作用,不能越俎代庖。專題課講義、教員講授、教學課件三者之間,不能混為一談,必須有明顯的區別。而在實際操作中,有些教員無法脫稿講授,過分依賴課件,將其變成專題課講義的翻版,講課時一頁一頁地翻課件,一行一行地讀課件,這和照本宣科并無區別,導致課堂氣氛呆板沉悶。而有些人制作的課件簡單粗糙,對講義內容不做任何提煉和簡化,要么是一整段文字,要么是一大堆圖表,整個版面滿滿當當、密密麻麻,讓人看起來費時費力。而有些人的課件,過于追求光鮮亮麗,盲目嵌入大量網絡圖片和音像資料,貌似聲像俱現、熱熱鬧鬧,實則是華而不實、喧賓奪主,成了“大雜燴”。
  十、課時要“張弛有度”,不要“前松后緊”
  《禮記·樂記》有云:“節奏,謂或作或止。作則奏之,止則節之。”就是說,當行則行,當止則止,當快則快,當慢則慢,就是好節奏。專題教學也要有節奏感,使教與學、問與答有規律地交互出現。每位教員上課,都有其特定的節奏。只不過有人用百米跑的節奏,有人用中長跑的節奏,有人用跑跑走走的間歇性節奏。究竟哪一種節奏合適,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專題課教學通常為兩到三個小時。接到教學任務時,教員一定要認真核對教學計劃,掌握專題課的起止時間,弄清楚給定的時間究竟是多少。進課堂之前,要問問教室里是否掛有時鐘,如果沒有,教員最好自己佩戴手表,便于把握時間,做到心中有數。教員要善于掌控教學時間進度,根據專題課要求,合理分配各個教學環節的時間。在既定的教學時間內,從容地把主題的科學性、信息的準確性和內涵的充實性恰當地展現出來,做到有教有學、有張有弛、有動有靜,節奏有序,以免平均用力或用力過度。
  有經驗的教員,善于觀察學員現場反應,對教學內容隨時靈活取舍,重點突出,詳略得當,收放自如,還能夠不露痕跡地隨機應對課堂突發情況。有些教員缺乏時間概念,不善于時間管理,只顧悶著頭講授,開始時不緊不慢,前半段洋洋灑灑,到后半段才發現所剩時間不多,主要內容還沒有講完,更沒有講透,于是又緊趕慢趕,草草收場,結果是前松后緊,整堂課重點不突出、節奏不鮮明,教學目的無法實現。一般而言,專題課要有課間休息,給學員相應的調整時間和消化時間。學員的注意力和忍耐力是有限的,盡量不要拖堂。有些教員到了下課時間還在滔滔不絕,殊不知超時很可能是“吃力不討好”。